首页 > 相关新闻
中粮做空难撼农产品价格上扬

过犹不及。眼下白糖期货正在演绎着这样的行情,而这一切似乎还只是开始。一直打压白糖价格的国储局终于宣布了“保护性”收购政策。白糖期货最终以3944元/吨的报复性涨停收场。
  而现在,牵动政府敏感“价格神经”的农产品期货市场,几乎都要面对与此前白糖期货相近的境遇。
中粮做空  传递政府意志?
  在发现农产品涨价最终“便宜”了流通环节而没能让农民增收之后,政府控制农产品的价格的决心开始坚定起来。“国家对农产品的调控实属无奈之举。稳步提高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民收入,是我国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一环。因而不会贸然对农产品价格下手。”接近发改委农村经济司的人士表示。
  引导价格似乎在此时此刻成为了政府的选择,毕竟在本轮CPI的快速上涨过程中,农产品贡献颇大,其中尤以粮食为甚。对于始于2006年11月的粮价上涨,上述人士向记者透露,当时中储粮超额收购200亿斤造成了粮食流通领域供应的紧缺,现货价格一路上扬。
  “事后,我们对此进行总结,明确要求今后要避免多收购乱收购的行为。”前述人士透露。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严控下,农产品价格上涨压力仍然较大。商务部数据显示,全国食用农产品除水产品价格下跌、粮食价格持平外,食用油、肉类、白条鸡、鸡蛋、蔬菜、水果价格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市场人士认为,通胀压力已经显现。
  按照市场规律,在通胀前期,资本总会向商品市场转移,进而催涨现货价格。此时,政府似乎开始考虑在期货市场上“做空”农产品期货,中粮期货成为了这一思路的执行者,记者了解到,在该公司的席位上,玉米、小麦、白糖、菜籽油、大豆等主要农产品均被周期性全线看空。
  “参与期货市场的人都知道中粮期货作为中粮集团全资子公司,其席位上的大量头寸都是中粮集团所建。”熟悉中粮集团与中储粮总公司以及国家储备库之间关系的知情人士说,在期货市场,大家对中粮期货在农产品上开出的头寸,普遍看做是政府指导的方向。如在2005年年底至2006年上半年,中粮期货背靠独特资源,在白糖期货上几度多翻空、空翻多,随之在多轮政策调控下,市场走势完全证明了中粮期货的选择。事实上,这一“秘密”已经被业内周知。
  这位人士指出,自今年以来,中粮集团的一些套期保值业务已经不仅是在中粮期货下单,而是经常通过其他期货公司隐蔽下单,试图掩饰自己的套期保值和交易方向。比较明显的是,以7月31日全线涨停的白糖期货为例,此前中粮期货一直扮演空头,但当天也顺势做多,相反,与之抗衡的浙江资金却纷纷平掉多单,转手做空。
  “经历中储粮的托市失误后,新一轮的政策调控明显不再蛮干硬上,而是以玉米为主线,采取了限制建设粮食变生物能源项目等非价格型调控手段。”上海通联期货分析师施海认为,这些调控手段明显要温和,其中传导出的政策意图也十分明朗。
盲目打压成效难料
  近有白糖期货,远有期铜惨败。面对与国际势力联系最为紧密的期货市场,政府此轮对农产品期货的价格控制,能够收到的成效却并不为市场人士看好。
  台湾群益期货副总经理谢孟龙表示,中国尽管没有开放期货QFII,但外资参与中国商品期货的方式很多,办法之一就是直接调控国际市场价格来迫使中国期货价格向国际并拢。 青马投资交易总监薛智华认为,一切政策调控都应该是一时之策。由于国际商品市场具有高度的通融性,很难杜绝国际市场的涨价因素不传导到中国来。
  在中粮期货为代表的政府势力做空玉米、小麦之后,这两种期货产品的价格确实双双下降,一切貌似回归正途。但是,未来的不确定因素却存在于国际市场:美国宣称将再次加大玉米制乙醇投入规模,而古巴、意大利等国家在甘蔗制乙醇等方面也不断加大投入,这些因素使国际市场价格一路走高,境内外同种期货产品的价格差已经十分明显。
  谢孟龙还专门分析了广东粮食价格近期的上涨来证明这种国际间市场的传导作用:广东作为内地向港澳地区供给粮食的中转站,把粮食供给港澳之余,也在把国际市场作用于港澳地区的价格传导给自身,因此广东一时满城米贵。
  “由白糖、大豆上演的报复性上涨很能说明问题,政策是不可能长期有效干预市场价格的。”华证期货农产品研究中心的分析师说,小麦托市的结果是小麦价格自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一度野马脱缰;白糖则以报复性涨停示威;大豆、菜籽油等品种也是基本遵循国际市场的价格走势。
  据此,多数分析师认为,农产品作为硬通货,属于国家战略储备物资,因此政策不应以盲目打压为主,而是应顺势而为。长期打压的结果,势必是物极必反。就在眼下,白糖期货正在上演这样的行情。
  链接:国储购糖
  7月27日,国家储备局通过华商储备网进行公开市场操作,以3500元/吨为底价进行收购。现货商如果不按生产方高于3500元/吨的价格接单,白糖便会进入国家储备库。
来源:中国经济报